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牛鼻子”,为做好医院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提高对DIP政策实质的理解,更快地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医院精细化管理,切实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4月10日下午,市五院召开医保DIP培训会议。
会议现场
培训会特邀外市资深DIP付费实施专家胡继涛老师作题为《DIP基础知识、DIP结算政策、DIP应对措施》的专题授课,医院各临床科室主任及管床医生、质控科、医保科、信息科等相关科室60余人参加,会议由该院医保收费科负责人徐传艺主持。
会议首先对胡继涛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胡老师以PPT形式从“DIP基础知识、DIP结算政策和DIP应对措施”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他强调,一定要分步骤做好DIP付费改革工作,当前首要工作是规范病案首页,填写好第一诊断。随后通过详细讲解DIP政策环境、管理需求、技术条件、实践经验、专业队伍等背景信息,着重介绍完整的DIP支付制度,再到数据准备、形成病种目录、制定实施细则、模拟运行、实际付费等重点环节介绍,使参会人员对DIP支付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培训现场
课后进入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DIP付费下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胡老师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此次培训使大家提高了对DIP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医保改革的信心,为医院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调整了思路,大家一致表示收获良多。
DIP支付方式的实施,涉及到医院医保部、信息科、财务科、质控科、医务科、临床科室等各个科室,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基于此要求,市五院通过培训、交流、实操等多方式加强学习,合力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市五院将积极配合市医疗保障局完成DIP付费各项工作,及时掌握政策更新,做好政策学习,共同推进DIP付费改革,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更快更好发展,为百姓就医提供保障。
【DIP支付微课堂】
DIP支付实际上是用于医保结算的一种方式,是基于此前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组合后,所进行的分值支付。其重点在于充分发挥疾病分组的基础作用、病种点值的核心作用以及医疗行为监管的关键作用。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基金支付和过程监管,医院进行机构的内部精细化管理。
在医保管理层面,医保经办机构基于大数据建立的病种标准体系,不仅能够对医疗机构进行基金支付,而且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精准监管,形成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快速识别、科学评价与合理纠正,实现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监督审核。
在医院管理层面,医院可以充分利用DIP对医院内部运营进行精细化管理,如通过对医院的数据质量、病种成本单价、病种成本结构、医疗行为等进行监测分析,提高数据质量,控制病种成本,优化成本结构,规范医疗行为,重点选择比较优势病种和专科方向进行重点发展,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文∣图:帅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