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线索细胞”?
在讲线索细胞前先来简单了解下白带,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腺体分泌物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混合而成,内含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白细胞、乳酸杆菌。它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息息相关。
白带中的菌群分布:
1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乳杆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
2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加德纳菌(有时因变异呈革兰阳性),大肠埃希菌及摩根菌;;
3专性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等;
4其他:支原体、假丝酵母菌等。
线索细胞 (clue cell) = 鳞状上皮细胞 + 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
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指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有许多杆菌凝聚在阴道上皮细胞边缘,在悬滴涂片中见到阴道上皮细胞边缘呈颗粒状或点画状致使模糊不清者即为线索细胞,它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临床医生根据胺试验阳性及有线索细胞即可做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线索细胞就是阴道鳞状上皮细胞上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像线索状排布。
在阴道分泌物中发现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线索细胞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内正常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而以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为主导致的阴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兼性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拟杆菌、阴道阿托普菌)以及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BV诊断的临床“金标准” —— Amsel标准
1、阴道分泌物灰白色、均质、糜状;
2、阴道分泌物pH值>4.5;
3、胺试验阳性;
4、线索细胞数量>20%的阴道上皮细胞总量(必要条件)
上述4项临床特征中至少3项阳性(线索细胞阳性为必备条件)即诊断 BV。其诊断敏感度为60%~72%,特异度为90%~94%。
三、线索细胞的形态
线索细胞的湿片背景像撒了一层细沙,边缘像叶子被虫子啃咬后破破烂烂。细胞边缘呈锯齿状,表面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杆菌,呈线索状排布。细胞核模糊不清,细胞可见溶解。背景可见大量呈细小颗粒的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
盐水湿片法由于细胞间颜色差异较小,在复杂背景下特异性低,对线索细胞的识别率不高。
革兰氏染色法由于阴道加德纳菌本身的特点以及染色质片过程出现的问题,从而可能显示为阴阳不定的颜色,从而导致误判。
因此,目前的形态学镜检对于线索细胞的识别均存在局限性。
线索细胞(盐水湿片法)
线索细胞(革兰氏染色法)
四、荧光染色法下线索细胞的形态
荧光法染色后线索细胞呈现:正常呈绿色荧光的鳞状上皮细胞表面粘附大量加德纳菌和杆菌。
线索细胞(荧光染色法)
文|图:陈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