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悄然来临,天气炎热,很多在外工作者,或者不得已要待在外头晒太阳的人很容易中暑,中暑如不紧急救治是很危险的,那么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该如何来急救呢?
在高温高湿或强辐射热的环境中,人们长期在户外活动,就会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从而发生中暑。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一、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3分钟后可缓解。
2、热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中,在严重的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诊,表现为高热(大于40摄氏度)和神志障碍,临床上可分为劳力性(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和非劳力性(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散热减少)两种类型。
二、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减少发病率。预防中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者,可饮用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
三、出现中暑症状的简单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低温环境,脱去衣服,进行皮肤按摩,促进散热。无循环虚脱的中暑患者,可用冰水擦浴。
2、补充水及电解质。
3、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十滴水等药物。
4、症状较重且以上处理无效时,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