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茹) 我国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虽然近年来疫情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群感染率高,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仍较多。其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生结核病。
一、疫情特点
近几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在校学生数一直维持在2.5亿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其中学龄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人数分别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40%、30%和10%。几年来,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每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整体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寄宿制学校为主;二是以高中学校居多;三是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比例低;四是低疫情地区的突发事件多发生在高疫情地区学生生源多的学校。
二、防控策略与措施
学校存在人群密集,一旦存在传染源,便很容易造成传播的特点,所以学校结核病的防控需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健康、教育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结核病的疫情防控工作。具体防控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日常防控工作,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将结核病筛查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在校内开展结核病防控知识宣教工作;改善校园环境卫生,加强聚集性场所的通风换气;开展检查、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工作。
(二)及时处置散发疫情,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对学校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报告、登记、治疗管理和随访检查,严格按照要求对患者进行休复学/休复课管理。若发现学校肺结核病例后,应立即安排有关部门现场处理,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三)做好应急能力储备,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
若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在第一时间完成疫情现场调查处置后,及时研判疫情风险,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及时上报,并规范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尽一切力量降低疫情危害及不良影响。
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市五院作为景德镇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将与教育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学校结核病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与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